媒體報道,廣州大學城管委會計劃將中環路機動車道由六車道減少至四車道,騰出兩車道給自行車和行人,弱化中環路、內環路的機動車功能。作為在大學城生活了4年的單車推廣者,看到這樣的消息實在是興奮。我在微博上看到不少網友對此政策叫好,有人甚至說,大學城成了自行車的天堂。
  目前,大學城的自行車道跟人行道是併在一起的,經常有樹根和生長茂盛的植物把自行車道隔斷。而且由於自行車道太窄,所以大部分師生寧願在機動車道上騎車,而不願意到自行車道上。我認為,拓寬自行車道,提高自行車過街的連貫性,是因地制宜,根據大學城的車流狀況和路面交通狀況進行了合理的調整,大學城的師生以後可以更方便地騎車代步,也不用太擔心中環路上飛奔的泥頭車奪命,而住在市區的居民也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環境到大學城騎行。
  當然,美中不足的是,大學城島內的人流方向更多是垂直貫穿中環路,即要穿越各高校的生活區至教學區的路口,因此才會出現小小的大學城有十多條人行天橋。其實可以嘗試借鑒國外一些城市的做法,把中環路的機動車道設置成隧道,讓生活區和教學區的路口設置成行人和自行車同行的平面。相比為天橋加裝斜坡的方案,造價會高得多,但高校師生出行會更加方便和安全。
  不管怎麼樣,大學城砍掉機動車道拓寬自行車道的計劃,應該是廣州的首例。從大學城初建時設置六車道大馬路,讓行人走天橋的設計理念,到現在回歸到限制機動車速度和流量,方便自行車出行,可以看出,低碳廣州的城市建設目標,正在慢慢從口號轉化為觀念並落到實處。我希望大學城的示範效應能夠讓更多官員和市民認識到低碳交通的魅力。有一天,這種內部通過慢行系統連貫,外部通過軌道交通接駁的交通模式,能夠在廣州大部分的地方得到複製推廣。
  □陳嘉俊(拜客廣州總幹事)  (原標題:低碳廣州從口號變成現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r86vrtx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